CPET-YOUCH
Future Education Institute
How Can Project-Based Learning Be More Dynamic? A Forum 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Educational Approaches Was Held
项目化学习,如何更具活力?这场关于育人方式变革的论坛举行
如何用AI赋能项目化学习?在双新背景下,如何让项目化学习更具活力?12月16日至20日,“2024年长三角义务教育育人方式变革论坛暨上海市闵行区义务教育项目化学习年度总结研讨会”在大零号湾科创大厦落幕。
活动中,闵行区田园第二外国语学校校长蒋宛萍分享了闵行区田园第二外国语学校在变革学习方式项目化学习方面的校本实践成果。她提到,在项目化学习推进过程中,学校采取了“331”重构课程教学管理机制,通过建构三类课程方案、实施三级管理架构、增设教研组织,让项目化学习落地有形;运用“1+1”校本研修模式,内外联动研习理论,任务驱动落地实践,点燃教师探究热情;以“N+1”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通过问题墙、优化学习空间等举措,开展学科、活动、跨学科等三类项目,使项目化学习落地有样,众多校本项目逐渐成熟,项目资源库不断丰富。
据莘庄镇学区办主任彭美华介绍,学区办对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调研显示,项目化学习获广泛认同与实践。各校积极参加各级培训,将其融入综合主题活动与学科教学,形成并完善评价指标,涌现出不少典型案例。如闵行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通过多种培训提升教师素养,优化课程设计;莘松中学教育集团开展高端教师培训,深入研讨项目化学习关键要素。
据闵行区教育局副局长潘蓓蕾介绍,闵行区项目化学习推进呈现智慧教育赋能、协力并进、散整结合与持续进阶四大特点,区校利用平台实现资源数字化共建共享,教育局与教育学院双轮驱动,在课程与课堂教学层面优化设计与实施,注重跨学科和学段衔接。目前,全区近半学校制定了项目化学习整体实施方案,如明强小学、颛桥小学、七宝实验小学等校结合自身资源开展特色设计,初中学校也重视学科类及跨学科项目化学习,如莘松中学的生活数学建模项目。
浙江省嘉兴市实验小学党委书记张晓萍介绍了该校通过工程技术启蒙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嘉兴实小构建了三种不同层次的工程启蒙教育模式,包括普及型、进阶型和延展型,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途径和技术支持。
据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数字教育研究所副所长王学男介绍,中国教科院已提出构建数字时代教育新形态,结合项目式学习,从教育体系上要整合义务教育课时,设计弹性学制,激发学生主动性;在教学模式上做到跨年级、班级、学科和时空,打造联通课程群;在课程内容上通过知识图谱、实验实践、数字技术优化学习体验和模拟探究等方式推进。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副所长、课程与教学系主任周文叶提到,为更好地运用评价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应让学生卷入评价全过程,发挥其主体性。她还总结了项目式学习中落实教师评价素养的关键步骤,即抓好素养目标、表现性任务和评分规则三要素及其一致性,发挥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功能。
闵行区教育局局长徐明怡提到,在顶层设计上,闵行各学校将项目化学习纳入课程实施方案,建立常态化管理机制,不少学校抓住关键人物和环节,如以青年教师为突破口、共建共享资源、重构校本课程等。同时,闵行各学校借助闵智作业平台,实现教育资源数字化流转,支持项目化学习各环节。
会上还举行了2024年教育成果表扬与颁奖活动,以表彰在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及育人方式变革中表现突出的学校与教师。
此次活动由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通教育研究所指导,闵行区教育局和教育学院主办,祐曦未来教育研究院及上海大零号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承办,旨在为长三角地区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个交流和学习的平台,共同推动义务教育育人方式的持续创新与发展。
文章转自:https://www.shedunews.net/detailArticle/25457725_30597_dyjy.html?isUserSubscribe=&relPicRatio=1&source=1
原作者:白羽
Quick Access
SERVICE
CPET-YOUCH Future Education Institu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