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king Cultural Encounters as the Starting Point: Exploring the Design of Campus Cultural Spaces – Integrating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 Education and Commercial Learning in PBL Classroom

以文化相遇为切入点
探索校园文化空间的设计

“
“
在全球化进程不断加速的今天,国际理解教育作为培养学生跨文化胜任力与全球公民意识的重要教育理念,正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对于学生而言,“文化”是一个相对抽象的概念,“文化相遇”更是难以直观理解。如何通过课堂设计,将抽象的文化概念转化为具体的体验,并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感知文化差异,是教育者需要思考的重要课题。
本文分享一堂以“文化相遇”为切入点的PBL课堂设计,探讨如何通过阅读与项目式学习的结合,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文化概念具体化,并结合生活实际与学校特色,培养学生的跨文化理解力。这堂课不仅融合了国际理解教育的理念,还通过具体的教学设计,展现了PBL课堂的独特价值。


课堂设计
从文化相遇的感知到校园文化空间的探索



设
计
思
路

对于学生而言,“文化”和“文化相遇”是相对抽象的概念。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课堂从阅读《格列佛游记》的片段开始,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1.格列佛在小人国和Blefuscu岛的经历中,遇到了哪些文化差异?
2.格列佛是如何与这些文化相遇并互动的?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学生们不仅了解了故事情节,还通过具体的故事情境,感知了文化相遇带来的冲击与思考。这种从文学到现实的过渡,为学生后续的讨论和思考奠定了基础。
设
计
思
考

阅读材料的选择贴近学生认知水平,同时通过具体的故事情境,将抽象的文化概念转化为易于理解的内容。


文化相遇的讨论
从感知到解决方案



路
思
计
设

在“Think, Pair and Share(TPS)”环节中,教师提供不同情境的“文化相遇”案例,学生们分组讨论,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并在全班分享。
观
察
思
考

小组讨论的设计需贴近学生生活,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学生在课堂讨论与分享中展现出较强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达成教学目标。


从书本到校园
自然过渡到驱动问题



设
计
思
路

在学生对文化相遇有了初步感知和讨论后,教师引导学生将视角从书本转向校园生活:
“我们刚刚通过《格列佛游记》看到了文化相遇带来的冲击与思考,也在讨论中分享了生活中的文化差异。那么,在我们的校园里,是否也存在类似的‘文化相遇’场景?”
学生们开始回顾自己的生活经历,并积极分享。分享过程中,教师也及时记录,结合同学们点出的问题,适时引导:
“那我们能否通过设计一个校园文化空间,让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更好地理解彼此,同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由此,教师提出了驱动问题:
“How can we create a campus cultural space that solves real problems for students while running successfully as a business?”
(如何创建一个既能解决学生实际问题,又能成功运营的校园文化空间?)
这个问题将课堂讨论从理论层面拉回到实际生活,要求学生结合学校的国际化特色,设计一个既能体现多元文化,又能满足学生需求的校园文化空间。
观
察
思
考

1.驱动问题的设计既具有挑战性,又贴近学生生活,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2.问题将文化相遇的解决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体现了PBL的实践导向。


课后任务
调研与提案设计



设
计
思
路

作为课堂的延伸,教师布置了一项课后任务:
调研学校师生对校园文化空间的需求和期望。
后期,学生会根据调研结果,撰写一份商业提案,回答驱动问题。
这项任务不仅巩固了课堂所学,还为学生提供了实践机会,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设
计
思
考

调研和提案设计能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化相遇的复杂性,并尝试提出创新解决方案。


课堂特色
国际理解教育与商业学习的结合

国际理解教育与商业思维的融合
这堂课的一个显著亮点是将国际理解教育与商业学习相结合。通过设计校园文化空间的任务,学生不仅需要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需求,还需要考虑如何将这些需求转化为可行的商业方案。这种设计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跨文化理解力,还锻炼了他们的商业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从文化理解到商业实践
在课堂中,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深入理解了文化相遇的概念。随后,他们被要求将这些理解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即设计一个既能满足学生需求,又能成功运营的校园文化空间。这种从文化理解到商业实践的过渡,不仅增强了课堂的实用性,还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跨文化胜任力的培养
跨文化胜任力是国际理解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它包括文化敏感性、沟通能力以及解决文化冲突的能力。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和讨论文化相遇案例,学生不仅学习了文化差异的知识,还通过小组合作与问题解决,逐步培养了跨文化胜任力。这种能力的培养,能够帮助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更好地理解与尊重不同文化。
校园文化空间的探索
校园文化空间的设计是一个较少被探索的领域,教师通过驱动问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探索的空间。学生不仅能够发现校园中的实际问题,还能提出创新解决方案,让校园变得更美好,进而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参与感。


结语

这堂课通过将文化相遇与商业学习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探索文化差异与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学生在阅读、讨论和实践中,不仅加深了对文化多样性的理解,还初步接触了商业思维的运用。这种教学设计尝试将国际理解教育与实际问题解决相结合,为未来的课堂探索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路径。虽然仍有改进空间,但它展现了PBL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方面的潜力。
- END -